我國市政工程將在各種國家政策支持下得到快速發展,預計2023年公共設施管理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14.87萬億元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,市政公用設施建設重點是解決供水問題,投資結構單一,行業發展不平衡。“十五”到“十二五”期間,城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推進了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的發展,建設投資力度加大,尤其在供水、供熱、公共交通等方面,投資結構得到較大改善。
2017年道路橋梁是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最大的板塊。軌道交通是未來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最具投資潛力的板塊,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國將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3000公里以上,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投資中,軌道交通的占比可能會從2016年的23%增長到40%甚至50%,成為城市市政公用建設中最大的投資領域,將吸引一大批建筑企業進入該領域。
隨著城市內澇問題日益突出,地下管廊、海綿城市等概念熱度再增,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相繼發布了《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》、《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》,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再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,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三年行動,推進海綿城市建設,使城市既有“面子”、更有“里子”。
十二五末期,我國城市排水管道總長度約50萬公里,地下管廊長度卻不足1000公里,考慮其上億元的單公里造價,地下管廊長期投資空間巨大。“十三五”期間我國將建設干線、支線地下綜合管廊8000公里以上,以每公里1億元的造價計算,總投資規模約8000億元,年均1500億規模。